“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纪念抗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抗战胜利等活动,前往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参观。“今天来这里有特殊意义。”总书记说:“88年前的今天发生的‘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起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到这里来就是接受精神洗礼。”一寸山河一寸血。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回望抗战历史。百团大战纪念馆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全景再现了抗战“面临空前困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高举抗战到底的旗帜,团结人民群众,对日寇掀起的一场犹如“暴烈的霹雳”般的大规模反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薪火相传。今年7月7日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情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2014年7月,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总书记还提到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的横批是“抗战到底”的一副对联,说道:“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抗日将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震撼人心”。“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精神之重要:“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2014年7月,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2020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的伟大抗战精神,如不熄的火炬,始终照亮伟大复兴征程。监制:梁昌杰策划:岳小乔撰文:胡笑源海报:王宇峰
新华社伦敦8月17日电 80年前的夏天,英国青年乔治·艾尔温·何克病逝于甘肃山丹,没能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时刻。作为记者,他留下对中国抗战的大量报道,他的著作《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至今被人们铭记。他以“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为目标参与创办的学校,至今薪火相传。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英国期间,深情讲述了何克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感人故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经沧桑岁月,何克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情谊依然打动人心,激励着传承者从烽火记忆中汲取力量,赓续和平与正义的信念。“睿智、高尚的朋友”7月22日晚,英国赫特福德郡哈彭登镇,何克逝世8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屏幕上,一帧帧画面定格下何克在中国的身影与足迹。讲台上,何克的外甥马克·艾尔温·托马斯深情讲述80多年前的往事。 7月22日,在英国赫特福德郡哈彭登镇,乔治·艾尔温·何克的外甥马克·艾尔温·托马斯在纪念活动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1915年,何克出生在哈彭登镇,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他目睹侵华日军在上海、武汉等地的暴行,撰写大量文章,并通过美国合众国际社和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报道中国战事,揭露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何克积极投身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与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来自美国的埃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组织失业工人、难民生产自救,并支援抗战。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何克与艾黎创办学校,传授实用技能,希望让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工业合作社。学校取名“培黎”,寓意“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1944年,为躲避战事,身为校长的何克带领陕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60余名师生和大量教学设备长途跋涉,将学校西迁至甘肃省山丹县,延续薪火,守望“黎明”。遗憾的是,年轻的守望者没能等到黎明来临。何克在山丹病逝时,年仅30岁。临终前,他让身边人朗读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并用颤抖的手写下:“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这是3月12日在英国伦敦书展上展示的《原上草:乔治·何克的故事》中文版新书。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托马斯告诉记者,中国有句话叫“人如其名”。何克的中间名“艾尔温”来自古老的凯尔特语,意为“睿智、高尚的朋友”。“何克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他就是中国真正的朋友。”托马斯说,自己继承了舅舅的中间名,也将传承他的信念。今年3月,托马斯所著传记《原上草:乔治·何克的故事》中文译本在伦敦书展上发布。书名源自路易·艾黎为何克撰写的墓志铭:“他一生辛勤,使原本荒芜之地,变得芳草如茵。”“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何克在《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中讲述了在中国抗战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坚持生产的动人画面。他深入延安、晋察冀边区等地考察采访,与八路军战士同吃同住,亲身感受到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自强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抗战胜利和美好明天充满信心。他在书中写道,“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些英雄孕育于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当中”。 这是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收藏的《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何克为什么对“新的中国”怀有如此炽热的情感?何克的亲人们多次来到中国,希望探寻答案。今年春天,托马斯参加了一个英方代表团,走访上海、南京、甘肃山丹等地。在托马斯眼里,“新的中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人民安居乐业。英中了解协会理事、何克的侄孙彼得·贾维斯曾在1990年和2016年到访中国。“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城市更加现代化,道路四通八达,随处都能使用手机支付。”贾维斯说,“这不正是何克期待看到的样子吗?”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一如何克期待的那样,培黎的“火种”正在传承发扬。 4月15日,在培黎职业学院,英中了解协会荣誉主席佐伊·里德体验学生们亲手设计搭建的虚拟现实场景模型。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山丹培黎学校已与新增设的培黎职业学院实现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在培黎职业学院,学生们向访华的英国友人展示自己设计搭建的虚拟现实场景模型。托马斯不禁回忆起多年前到访山丹时,重建后的山丹培黎学校刚迎来首批学生,“学校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真令人欣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山丹培黎学校的发展。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来到这所学校,同师生亲切交流,勉励青年学子“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二战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在哈彭登镇博物馆举行的何克纪念展上,托马斯在一张大幅照片前久久驻足。照片中,何克头戴草帽,衣着简朴,面带笑容。“何克在中国受到缅怀和尊敬,希望更多英国人也能了解他的事迹。”托马斯告诉记者。他认为,何克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为赢得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这一巨大牺牲和贡献“是二战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 7月22日,在英国赫特福德郡哈彭登镇,人们观看何克纪念展。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为了了解何克的事迹,英中了解协会荣誉主席佐伊·里德多次到访中国。她的父亲是何克在战火中收下的中国学生之一,在英中了解协会首任主席、英国知名学者李约瑟的帮助下赴英求学。在里德看来,何克的故事不仅是家族记忆,更是“能让英中两国人民产生共鸣”的情感纽带。为此,她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两国友好,尤其重视拓展英国年青一代的国际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里德认为,无论是对何克的故事,还是对中国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英国乃至西方民众都需要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在前行途中,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哈彭登历史协会理事戴维·肯德尔认为,80年后重读《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中国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还以更宏阔的视野展现中国有能力实现的未来”。策划:李忠发 韩墨文字记者:金晶 赵家淞 张代蕾 郑博非 王紫轩 刁慧琳 章博宁视频记者:吴鲁 张智敏编导:张代蕾 朱瑞卿视觉:王妍清 吴晓寒 白雪 魏文彬 旷思琦 李梦帆 张忠杰统筹:孙浩 张钦 赵嫣
1984年的春天,河北省正定县举办了一场全县全民运动会。在正定一中的操场上,田径、体操、舞蹈等多个运动项目吸引了1300多人参加,现场气氛火热。当时就读于正定中学16岁的董桂花获得了“优秀运动员奖”,获奖证书红彤彤的封皮上印有“县委书记、县长奖励”字样,证书右下角的批准人一栏盖着习近平的红色印章。这场运动会的组织者,正是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图为1985年1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为参赛运动员颁发的“优秀运动员奖”证书。在当时的正定,举办运动会算是一件罕见的事儿。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在强调经济建设,许多人觉得搞体育运动意义不大。正定县的不少老百姓也很纳闷:“县委书记咋还给颁这么个奖?运动好也能拿奖?”然而,在习近平看来,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搞全民运动会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他说:“老百姓‘钱袋子’要鼓起来,精神也要丰富起来,身体也要健康起来。”“咱总得有个开头,开始可能不太完善,也不会尽善尽美,没关系。咱们开个头,以后逐步搞,会越来越好。”习近平以超前意识紧抓群众体育工作,为正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这次运动会之后,“体育场”和“体育队”等建设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陆续展开。“后来正定能够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跟习书记搞的那次全县运动会开了个好头有直接关系。”如今,谈起当年那场全县运动会,正定的干部、群众无不感慨。在习近平看来,“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少年时期,习近平就喜欢踢足球、滑冰;参加工作后,他仍抽时间游泳、登山,保持着锻炼的习惯。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他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置身校内足球场,他忆起儿时往事:“50多年前我就在这个地方踢过球。那时候还是土场子。我们的球队在北京市比赛中拿过冠军,在全国比赛得了第四名。”总书记告诉孩子们“体育对陶冶性情、历练意志有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考察时,同青少年冰球爱好者“撞肩”,表示相互问候。到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看望参加青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总书记叮嘱青年篮球运动员:“你们是难得人才,现在还是长身体的时候,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注重全面身体训练。”在山东青岛市上流佳苑社区与健身休闲的居民交谈时,总书记强调“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他还曾特别指出,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正是在这次出访期间,他首次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构想。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为世人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冰雪体育盛会。从申办到筹办,再到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一路把舵定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我们将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作出的承诺,如今早已成为现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被国际体育界称作“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冰雪运动普及活动”。2025年8月7日,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欢呼声中入场。如今,放眼全国,基层体育工作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张家口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品牌,打造“全季全体育”新名片,体育项目联赛贯穿全年;上海以体育搭台,推动文体旅商联动发展,四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被市民们亲切称为“我们自己的奥运会”;广东以百县羽毛球、千镇乒乓球、万村篮球赛为切入点,推动“体育下乡、运动进村”……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各地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骑行、马拉松等项目备受群众青睐,“村超”、“村BA”、赛龙舟等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发展。“要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对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大家共同努力把这次运动会搞好。”40多年前,站在正定一中简陋的操场上,习近平这样鼓励参加全县全民运动会的干部群众,为他们加油鼓劲。时光倏忽,气象日新。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策 划丨李珊珊编 辑丨孙晓媛校 对丨刘禛 蔡纯琳 任佳 李英卓 宋春燕 毛长志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这是一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这是一场涅槃重生的伟大征程14年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学习新语”栏目推出抗战系列报道跟着总书记走进抗战纪念地重温撼人心魄的民族记忆传承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本期走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追忆弦歌不辍的艰苦岁月感悟薪火相传的联大精神统筹:黄庆华 吉哲鹏 周年钧记者:赵彩琳执行:唐颢宸设计:殷哲伦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余村的变迁,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例证。20年来,余村沿着习近平同志指明的这条道路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今天,我们通过潘文革、潘春林这对堂兄弟20年来的故事,生动展现余村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发生的绿色蝶变,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全文链接:余村潘家二十年
浙江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地。多年前,因过度采矿,这里的山变成“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老百姓鼓了腰包却难获幸福。正是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村民从“卖石头”赚钱变为“卖风景”致富。好环境成了乡亲们的“聚宝盆”。余村之变,是一扇窗口,照见“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广袤城乡的绿色蜕变;更是一把标尺,标注出这一科学理念自提出之日起就从未改变的民生刻度。赚得“金山银山”是为了百姓,守住“绿水青山”同样是为了百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就鲜明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之于民生的重大意义。那次考察后不久,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发人深省:“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从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也是这点最重要。”一段时间里,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老百姓从“盼温饱”变为“盼环保”、从“求生存”改为“求生态”。党的十八大后,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将“更优美的环境”作为回应人民生活期盼的重要内容。正是在党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靠自然界生活。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攸关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品质。在陕北度过7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对此有深切感受——插队路上,黄土滚滚、铺天盖地,人人成“土人”;山上植被稀疏,砍柴得爬崖壁、进深沟,还有知青因此摔伤;山上的地越种越薄,一年辛苦难得温饱……40多年后,在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那段老百姓因生态破坏而陷于贫困的日子非常感慨,“我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情怀一如既往。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就是民生”成为响亮宣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成为工作准则。山东日照北部海岸多年前曾满目荒芜,经过生态修复、建设阳光海岸绿道,成了市民游客运动休闲好去处。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阳光海岸绿道考察,称赞绿道建设“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强调“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一地蝶变,全局缩影。新时代以来,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到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再到多措并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我们党重点聚焦的始终是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关注谋求的始终是最普惠的生态产品。“绿水青山”不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老百姓创造“金山银山”的必要物质基础。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曾是厦门贫困村。20世纪80年代,因村民乱砍乱伐,山上成了一片片光秃秃的“癞痢头”。1986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同志为军营村谋出多种茶、多种果,保持水土不流失的法子。时隔11年,习近平同志再到这里,提出“山下开发,山上‘戴帽’”的要求。沿着习近平同志指明的发展方向,村里坚持绿化造林。生态环境好了,特色农产品品质更优、不愁销路;村民们还开起农家乐,办起星空营地等,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当年习近平同志推动以林还林的荒滩成了乡亲们致富的宝滩;在浙江义乌李祖村,这个曾经脏、乱、差、穷的村子,受益于习近平同志部署的“千万工程”,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先行者。如今,亿万人民逐绿而行,也共享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习近平总书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的要求,在大美中国不断得到生动实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无论何种财富,都应归于百姓、造福百姓。这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共产党人为民宗旨的深刻彰显。策划:张晓松主编:朱基钗主笔:高蕾视觉:朱思明、郝晓静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作出科学解答。大象新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05:06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迎来正义的胜利时刻。14年的不屈岁月里,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同胞以血肉之躯共赴国难,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80年时光荏苒,今天的中国,屹立于世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抗战胜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活动,考察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等红色遗迹,多次强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监制丨马丽君制片人丨杜晓东编导丨张碧琦摄像丨张亚伟记者丨王曦 蔡一飞编辑丨韦钧富 严佳 王帅天 王珊珊 王萧宇协拍丨总台山西总站 总台辽宁总站©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纪录片|山水长歌2025-08-15 19:06:27浏览量:169.2万来源:新华社新华全媒+查看详情14:06 巍巍青山为证,泱泱碧水作歌。20年间,生态文明的底色更浓,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中国大地上,跃动着一曲动人的山水长歌。 二十多年前,浙江安吉余村因发展“石头经济”,山变“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痛定思痛的余村人决定换种活法——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地为余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各种产业随之也发展起来了。 山东威海环翠区里口山脉南端的龙山,曾经山川灵秀。改革开放初期,这里靠山吃山,成了建筑石材集中开采区。如今,遍体鳞伤的矿山变了样。曾经的采石立面变成了九曲情人街,堆放碎石、废渣的山谷变成了龙湖,矿坑变成了剧场。周边村民也都成了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流域拥有磷矿资源富集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一边是发展之基,一边是生存之界,产业与生态,写下一道沉甸甸的选择题。生态治理让“牛奶河”变成“清水河”,也加快了乌江流域“腾笼换鸟”、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如今,乌江再现碧波荡漾。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中心地带的化屋村,奇秀风光与古朴风情交相辉映,好生态,真的带来了好日子。黑龙江伊春,一座在森林中“生长”的城市。兴绿正当时,昔日的伐木工种起了树苗;出路在林下,发展林下经济,蓝莓、桦树汁等一系列产品走入市场。绿色林海,孕育着金色的未来。 20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美丽生态迤逦舒展,美丽经济蓬勃不息,美好生活幸福绵长。万里河山间,一曲壮丽的山水长歌悠扬回荡,展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容颜。统筹:刘佩、王冰笛编导:蔡志坚、曹彦语记者:蔡志坚、曹彦语、朱晓光、何山、刘勤兵、杨焱彬、孔令杭报道员:张号、勉栩坤包装:胡心懿配音:王帅龙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两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浙江安吉县余村,看到村里的变化后欣慰地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答卷,写在绿水青山间,也写在亿万人民心间——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项项“之最”“率先”,有力印证了“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动诠释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全文链接: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指引美丽中国建设责任编辑:温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