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揭阳,注册
新闻图片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的最新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走进历史深处,从社会主义五百年中汲取前行力量。通过回看来时的路,在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性飞跃中坚定理想信念;比较别人的路,从社会主义遭受的挫折中汲取深刻教训;反观自己的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中坚定“四个自信”。一、在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性飞跃中坚定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五百年,有三大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滥觞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此后三百多年里,社会主义以空想的形态加以延展,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始终未能摆脱根本缺陷,但也“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甚至“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空想社会主义演化三百多年后,社会主义迎来第一次飞跃,即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其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坚实基础之上,《共产党宣言》系统而透彻地阐述了共产主义学说,深刻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阐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被列宁称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炸开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之后,社会主义走出苏联,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第三次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性飞跃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性飞跃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间正道。虽然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挫折和反复,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社会主义五百年,尤其是1848年至今的170多年,无产阶级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自觉,在历史潮流中明确方向、把握主动、走向未来,牢牢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动性。正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笃信与坚守,社会主义才先后实现三大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才形成浩浩荡荡发展潮流、展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社会主义五百年,社会主义五百年是其深厚的历史滋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史,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性飞跃的深入思考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走进历史深处,不断从中深入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拥护社会主义。二、从社会主义遭受的挫折中汲取深刻教训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表明,社会主义“变化和改革”历程也并非像涅瓦大街那样笔直、平坦,而是有着许多曲折、低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无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整个世界历史上均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个曾经唯一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却在“人道的”“民主的”改革中解体覆亡。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曾分析指出,“想当初,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苏联解体对我们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这一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我国实施改革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成功应对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这一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正确道路。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在道路选择上,当前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历史教训还警示我们,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才能在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力量和理论魅力。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中坚定“四个自信”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成功找到了适合我们的“走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下,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和理想。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尤其为当前的抗疫斗争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和现实已经能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在当今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

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这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8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文献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阐释党的治国理政理念、实践和成就,深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从5个方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对于帮助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100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这100年,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产生这一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实践和百年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鼓舞和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砥砺前行,领导人民改写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依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人民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深刻认识。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一切事物发展都有逻辑可循,政党也是如此。从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可以解释它的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未来。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中国共产党是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政党,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不懈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领导力执政力的政党,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政党,不但能够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与时俱进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政党,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弘扬国际主义精神,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引以为豪的辉煌成就,但不会骄傲自满、止步不前,仍将继续奋斗、砥砺前行。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更多更好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成果;将坚定不移高扬社会主义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作出更大贡献;将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将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前路不会平坦,前景光明辽阔。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中国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奋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8年,40年过去了,这40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40年。在这40年里,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以及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实现了从当初的“赶上时代”到现在的“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场变革不仅使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也推动了世界前进的步伐。那么在这个全民都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它的40年光辉历程,这将有助于我们对改革开放有一个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所以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这本书,分别从代表性的农村城镇变迁和各个领域的改革变迁这两个部分,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温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奇迹”,重温一下这场由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书写的“壮丽史诗”。第一部分:农村城镇变迁记开放高地篇1978年的时候,中国刚刚经历了残酷的10年“文化大革命”,10年的“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尽管在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仍旧落后,此外,在经历了“文革”后,中共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在这个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召开了,在这次大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改革开放。在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首先选几个沿海城市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对于这第一个特区,国家让他们包揽了许多方面的第一名,比如它们是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的、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等等,正是这种拓荒精神,使得深圳在经济运行体制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探索和创新,诞生了近千个“国内第一”。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已经和当初差距巨大的香港相当了。正如书中引言中说的,“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精华;一个政党,引领开辟一条康庄大道。如同施展了法术,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国接着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等等。40年来,中国开放大门越来越大,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开发区、保税区、综保区、加工区等“开放高地”拔地而起,不仅探索着本区域改革开放的路径,更为其他地方的改革开放贡献着经验与动力。从一个到多个,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越来越多的“开放高地”涌现出来,至此,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刚刚讲述的是关于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方面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看改革开放与农村和城市的羁绊,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与农村的羁绊吧。乡村变迁篇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施的一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但是,就在40年前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村农民做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按下了18个手印,实行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次赌上一切的尝试让凤阳县小岗村尝到了久违的丰收味道,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而更为恰巧的是,就在这些村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在北平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这个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安徽省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小岗村率先发起的“大包干”,解决了农民群众“吃饱饭”的问题;2000年,安徽省挑起了全国唯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的重担;2005年,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全国最终取消农业税奠定了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不断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入发展。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巩固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赋予农民长久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让农民吃了“定心丸”。40年来,安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吃不饱到如今的吃不了,农业种植从原始的肩挑人扛到现在的机械种植化,住宅从破旧的泥土房子到二层小洋楼等等。除此之外,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粮食产量的提高,安徽省逐渐将农业发展的目光聚焦到了第二、三产业,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近年来,安徽省实现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这40年来,安徽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丰硕成果,40年风雨兼程,安徽人在前进中不断奋进。现在的安徽人仍然激情满满、斗志昂扬,改革开放再出发,奋进永远在路上。在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的40年历程中,有两个“村”彪炳史册,一个是安徽的小岗村,开启了农村改革的先河,另一个就是北京中关村,吹响了科技创新的号角。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关村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城镇变迁篇40年前的中国,刚刚从“文革”浩劫走出来,冰雪未消,荆棘丛生,但是在这个叫做中关村的土地上,却悄然上演着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雄剧,一个个威武雄壮的英雄闪亮登场,谱写了“中国硅谷”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发展故事。1984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吹皱一池春水,人们改革创新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中关村一批又一批科技人员冲破桎梏,下海弄潮,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很快就声名鹊起。在这批人中,最有名的弄潮儿要数陈春先,在三次访美之后,陈春先就萌生了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硅谷”的念头,几经磨练,以陈春先为核心的中关村第一家真正意义的民营科技企业诞生了。然而改革之路筚路蓝缕,它是一条创新之路,不是单靠几个创业者、几家高科技企业就能够顺利开拓完成的,所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从北京市委、市政府,到海淀区委、区政府,都在跟着中关村一起不断探索、推进创新。例如90年代初,“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正在争论不休,别的企业都大受影响,然而就在那段日子里,中关村的新技术企业却一直在增加,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关村所在的北京市及海淀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为呵护这个来之不易的“中国硅谷”,充当了遮风避雨的关键角色。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中关村各级政府和司法机构不断破旧立新,在体制与机制方面,为创新型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关村勇敢地承担起了深化体制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经验的重大历史使命。改革开放风雷激荡四十年来,中关村应时而动,开拓进取,一步步成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者。伴随着4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如今的农村和城镇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国家也越来越繁荣富强了。那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看看国家如今在各个领域所经历的飞跃发展。第二部分:各个领域的改革变迁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将其分成了六个篇章,分别从经济、科技、工程、社会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六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祖国这40年的卓越成就。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经济改革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40年来,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的旅游市场、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全球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分工合作,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干出了历史性成就,比如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这都是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是世界性的发展成果。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40年来,中国市场成为各国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源泉。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打开国门搞建设,是中国总结世界发展规律、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中国的改革既是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开放,也是在传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的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今天的世界是个相互融合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改革开放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的历史过程。接下来是第二个篇章科技创新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90次发射,运载火箭形成系列谱系,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东方红系列卫星平台遨游星瀚,“神舟”“嫦娥”逐梦航天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大国重器”,无疑是我国航天事业多年建设取得的国家名片。改革开放40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加速发展,正朝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不断努力。1978年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四颗返回式卫星,同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上,“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做了题为“关于人造卫星的成就及展望”的发言,详细介绍了我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经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航天吹响了进军宇宙的号角。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张洪太介绍,从第一颗卫星成功升空,到2010年完成第100颗卫星发射,五院历时42年;再到2016年完成第200颗卫星发射,仅用了6年。随着覆盖各领域航天器的综合研制能力不断增强,五院航天器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成功进入国际宇航企业第一梯队。2018年10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这也是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潮涌天地间,中法海洋卫星的成功发射只是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缩影。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40年来不断标注“新高度”,始终将目光投向世界,打造了长征火箭这一世界知名品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等无数中国航天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均静静陈列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展厅内,接受着无数后来者的致意。它们从这里出发,并将不断激发创造新的辉煌。接下来是第三个篇章圆梦工程篇说到圆梦,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党和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飞跃发展,也实现了很多当初的梦想,40年来,我们到底圆了什么梦?一座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的跨海大桥将为我们打开一扇观察中国圆梦工程方面巨变的最好窗口。2018年10月23日,一个平常的一天,却上演着一场令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大戏,因为在这一天,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了,这座大桥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全长49.968公里,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2018年5月23日完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通车。尚未计算事前考察、大桥设计及工程策划等前期工作时间,单单是从动工到完成,就花费了将近九年的时间。在这跨越三地、历时九年的巨大工程背后,倾注的是无数建筑师们的心血,他们殚精竭虑,辛勤工作,遇到问题努力克服,从不放弃。除此之外,也少不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正因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有更多的资金、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高端的工具去支持圆梦,毕竟如果想圆梦,靠别的国家帮助是不可能的,就如同在建设港珠澳大桥时我们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不是很完善,而荷兰在这一领域还是很厉害的,我国就派人前去取经,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荷兰竟然狮子大开口问我们要十五亿美元,而且还不讲价,后来我国建筑师们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最后攻克下了这门技术。这让我们国家深刻地明白了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圆自己的梦,自己的梦想只有靠自己实现,别人是不会帮你的,自此我国继续努力深入改革开放,努力圆梦。接下来是第四篇章。社会民生篇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40年过去了,这40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快速发展的40年,除此之外,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奋起直追。习近平主席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道:“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这个数字让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来我国如今教育事业的现状很好。在中国教育发展的40年里,1977年后恢复了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十年的高考,1986年,我国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这也就是我们后来称的985、211工程,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001年,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的新政策出台了,2002年,又新出了一个政策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2015年,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担当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没学上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免费读,从挤独木桥到大众化教育,这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成果。对于全面普及教育,我国始终努力坚持奋斗着,对于那些偏远地区,国家会投入大量资金以及师资力量,还会给他们供给食物,以便给那些孩子补充营养,而且学校的环境和条件也好了许多,除此之外,国家还会对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每学期进行资助,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可以说,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是办不到的,然而我们国家却做到了,且一直不停歇的致力于做到更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不断丰富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得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接下来是第五个篇章。文化休闲篇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了解了中国服饰的变迁历程,也就窥见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恢弘沿革。如今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关键节点,当我们拿“服装”为载体以小见大,用今天的时尚理念来致敬潮流,体现四十年来的时光流转和奋斗征程,必然是一件很有情怀的事儿。6月16日晚,首档全球时尚文化竞技节目《时尚大师》在央视财经频道迎来收官。盛典之夜,四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携“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作品亮相,他们细腻的个人情愫诠释宏观的时代缩影,风雨兼程的40年光阴,仿佛随着衣角一同摇曳生姿起来。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拿下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他身穿红色梅花运动服上台领奖,就此翻开中国奥运的新一页,运动装也成为那个年代的超级爆款。它其实和今天我们流行的侧边带杠运动裤异曲同工,穿上身即便不运动,也气宇轩昂、活力四射。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中国走向世界,宽肩西服成为时髦的象征。这种犀利而霸气的造型,今天也重返时尚视野,让年轻一代体验了一把爸妈们拥有过的时尚。到了上世纪90年代,漫画在少男少女中流行开来,衬衫裙成为宠儿,它兼具了连衣裙的妩媚和衬衫的干练,哪怕是看似单调的白和黑,也能穿出时尚味道。1993年的戛纳红毯上,28岁的巩俐以一件白衬衫惊艳全场,用独具韵味的东方美震撼了世界,堪称女神级别的典范。1985年,电影《红衣少女》轰动一时。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中国女孩都期待能有一条红色的裙子。除了红裙子之外,喇叭裤、亮片蝙蝠衫、霹雳手套等也都是那个时期广为追崇的时尚标志。到了九十年代至2000年前后,我们国家的服饰就开始与世界接轨了,款式层出不穷,比如“高腰V字”、高腰裤、包臀的健美裤等等,其实对于90年代的时尚,那时期香港的女星们完全可以代表,盛世美颜且穿着时尚前卫。到了二十世纪了,大家就都开始追求独一无二了,只想凸显个人魅力,通过品牌穿出品位和档次,而少男少女们则是一个字,酷。“衣”者,反映时代的风貌,体现国家的气质,折射国民的审美,也代表了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它恰恰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时代变迁最为直观的注脚。真正的“高级感”,也不在于昂贵的价格和繁琐的工艺,而一定是通过一针一线承载了人生和灵魂,如果一件衣服涉及到了这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那么它就注定不凡。改革开放又一个新的十年,中国时尚又掀开怎样的全新篇章?千千万万个你、我、他,就是那最生动的谱写者。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篇章生态文明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激流勇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而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在法律法规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共制定环保法律13部,资源保护与管理法律20余部,生态环保行政法规3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覆盖大气、水、土壤、核安全等主要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力度之大、执法尺度之严、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共制修订法律8部,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也在2015年开就始实施了,这使得我们国家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效果显著。除此之外,我们国家还开展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历经五次重大跨越,从1984年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到1988年成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再到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直到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职能不断加强。2018年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机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达4.17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92.8%,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2016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探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具有长远指导性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创新。第三部分:通过这本《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让我们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辉煌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本书也通过揭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进步,让大家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获得感、产生的强烈认同感,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40多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这一关键抉择堪称第二次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只有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才能更好地续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从经济基础层面看,改革开放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高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富起来逐渐成为现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地位。我们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增强。从上层建筑层面看,改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极大改善了生产关系,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立和发展了一整套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并相应提高和增强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愈发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是经由这些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犹如旭日东升,充盈蓬勃生气和无限希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引领时代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经历和战胜一次次风险挑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改革发展开始新的转化。从改革维度看,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开始了从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到在新体制下实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转化。我们坚持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突破旧体制,探索建立新体制,逐步实现对计划体制的革命性变革,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经过40多年努力,改革大破大立,开放由浅入深,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新体制已经在中国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意味着下一步改革开放的重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新体制下,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和不断完善,着力解决改革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让改革措施满足人民所想,也让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从发展维度看,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做大蛋糕”、物质追求到“分好蛋糕”、全面发展的转化。在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下的时代,社会发展首先要保证的是人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物质财富。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提升经济质量、如何公平分配“蛋糕”,就成为主要问题。同时,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当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追求,成为更高层次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物质层面的供求不平衡矛盾已经解决,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群众内部需求满足程度的矛盾。所有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由于发展起点不相同、发展速度不相等、发展程度不均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许多需求尚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意味着下一步改革开放的着眼点,就是在继续保持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让更多人对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这场新的社会革命不仅不能停止,相反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因为我们的目标比之改革伊始更加宏伟。全面深化改革,重在全面、难在深化,因而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全新的风险挑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党和人民必定能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取得改革开放的更大成就,以优异答卷给予时代之问以精彩回答。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需要的主动之举,并在改革与开放的互动中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同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激活了世界经济的新活力。对世界经济来说,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国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持续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来超过30%,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巨大机遇。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坚力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源和稳定之锚。中国还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捍卫者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维护者。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指出的,从长期来看,只有中国更强劲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可支持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可能。中国改革开放开辟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宛若“华山天险一条路”,似乎只能走西方人的道路,诸如华盛顿共识、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等,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严酷的现实是,一些独立国家企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而走向现代化,结果大都遇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1960年至2008年,世界上有101个经济体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但只有13个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相反,中国按照自己的正常发展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突破1万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22年前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能达到1.2万美元,从而可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不仅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也证伪了“历史终结论”。中国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却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改革开放催生了全球治理的新体系。中国在通过改革发展不断解决自身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同时,积极参与脱贫减贫、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正在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文明交流的推动者、地球家园的保护者等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始终坚持合作共赢,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始终坚持共建共享,既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互学互鉴,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融入广阔世界,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社会制度的新范本。“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发展水平和人民的选择决定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自一开始就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自己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而避免和解决了国际国内一系列危机,使整个国家在平稳健康的道路上前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对于在不同时代背景、国情状况、历史文化渊源及社会政治制度等情况下探索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具有强大说服力的生动性、典型性范本。特别是在全球发展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黑天鹅”“灰犀牛”频繁冒出的态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愈发凸显。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应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以及折射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多元化的制度文明和价值理念因为中国的成功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和拓展。“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在改革开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在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只要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中国必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更伟大的成就继续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中国共产党简史》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这部《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简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格遵守两个“历史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简史》共10章,70节,约28万字,充分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重点叙述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着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风范;深刻解读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文风朴实、通俗易懂,是全党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读物。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 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我们党是坚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主义而献身、为信仰而坚守、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学习党史要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事业100年奋进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70多年创业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发展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明确方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坚定信仰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说,对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比较大的书有三本,其中就有英国人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我们党最早的一批领导人,许多都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史,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立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终身。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每当事业发展重要关头,我们党都强调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从中汲取不懈奋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1982年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必须对干部群众广泛进行共产主义的理论教育。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他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刻论述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强调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20年1月8日,他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不断深化理论认识,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动力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遭遇曲折到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伟大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并不是凭空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它是资本主义时代深刻社会矛盾的产物。170多年前,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运用这“两个伟大发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人类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极大地鼓舞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科学理想的火种从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了曲折,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源头上搞清楚我们党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不懈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学习总结社会主义探索中创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领悟精髓、启迪智慧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探索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领导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并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业,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我们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认识中国人民怎样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怎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认识我们党是怎样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领会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精髓要义,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悟坚守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进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全人类解放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新社会,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具有生生不息、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多年来,始终是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明灯,给予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希望;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有力促进了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了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成为遏制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重要力量,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始,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我们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艰苦创业和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作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新贡献,不断谱写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篇章。铭记传承先辈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光荣传统,进一步弘扬高尚精神、砥砺坚毅品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亿万人民群众紧紧追随、英勇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称赞他们中的一些人为“革命共产主义的高尚的蒙难者”。马克思、恩格斯把毕生心血、才华、健康乃至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的崇高品德、忠诚友谊、无私奉献,超过了人类历史记载的一切动人传说。列宁晚年中风,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更加拼命为党工作,在病榻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一家有六人为革命献身,周恩来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奋斗一生;还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爬冰卧雪、弹尽粮绝中奋战的杨靖宇,面对铡刀、毫无惧色的刘胡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等。这些卓越的榜样、崇高的精神,是我们永远要珍惜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一崇高理想站在了人类道义制高点,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坚定信仰和不惧任何风险、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广大人民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旗帜。”我们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无比珍惜、始终高扬这面精神旗帜,牢牢铭记和自觉传承无数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像他们那样对理想、对事业、对人民、对党无限忠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人民幸福和人类进步事业结合在一起,永远胸怀远大目标,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脚踏实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社会主义历史是一部鸿篇巨著,500多年来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多年来,无数革命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是这部鸿篇巨著最新最精彩的华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理想、坚定信念,接好社会主义发展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继续用热血、汗水和牺牲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辉煌!(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座教授、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简介

在中央宣传部的组织指导下,编写组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形成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经党中央批准,近日该书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准确、全面地阐释历史。该书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充分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多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这部著作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材料,也是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了1949年10月至2021年7月这7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突出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共7章40节。各章题目依次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1978—199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1992—200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201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2017—2021)”。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一部改天换地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史。新中国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根本宗旨与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如此多的英勇牺牲,取得如此多的丰功伟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坚持“国史”定位,着眼于整个国家,致力于说清楚国家政权机关如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说清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国防、外交等各项事业是如何发展进步的,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成效。本书用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一部气壮山河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史。翻开本书,开篇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与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读者将看到这个国家与民族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战胜了国内外一切反动力量,扫清了旧社会一切污泥浊水,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本书再现了国家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恢宏历程,使读者真切感受到国家强盛的磅礴气势,真切感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一部真挚动人的中国人民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既是国家的历史,也是人民的历史。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每一天都由亿万人民的奋斗写成;新中国70多年的历程,每一步都浸透了亿万人民的辛勤汗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录的是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历史,用质朴简练的篇章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地位、伟大成就和精神风貌。从意气风发的社会主义革命,到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万马奔腾的改革开放探索,到气吞山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读者在书中看到的是国家的历史,也是自己的历史。本书力求以平实顺畅的语言、鲜活生动的细节,激起每个中国人深藏心底的爱国情愫,“知史爱国”将成为每个读者最真切的阅读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史。中国通过发展自己,影响和改变世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来自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本书在记述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性巨大进步的同时,特别注重记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并用较大篇幅记述了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如何从被封锁被孤立到冲破重重阻碍,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并如何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来发展自己,又如何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通过发展自己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平合理迈进。新中国仅用70多年时间,就取得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追求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秉持“存史、资政、育人”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以严谨清晰的条理,用准确翔实的史料,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开启又一个奋进的百年之时,当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际,本书为全党全国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又一部权威、深刻、生动的学习读本。

2021-09-29 12:34:38
新闻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已正式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材料,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用书。三部简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深刻、简明地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砥砺奋斗史,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壮阔实践史、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发展史,对于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学习理解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共7章40节,31万字,由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出版。《改革开放简史》共7章44节,约26万字,由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共8章39节,约22万字,由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

2021-09-29 1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