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揭阳,注册
新闻图片
习近平夫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8月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中南海亲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8月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中南海亲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习近平热烈欢迎西哈莫尼国王和莫尼列太后再次来华,也欢迎西哈莫尼国王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表示,今年4月我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国王陛下和柬埔寨人民热情友好接待,至今想起都感到十分亲切。中柬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结成风雨同舟的铁杆友谊,成为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值得双方倍加珍惜。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柬两国要更加坚定地站在一起,赓续传统友谊,加强团结协作,加快建设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西哈莫尼和莫尼列表示,很高兴再次来华并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值得永远铭记。习近平主席4月对柬埔寨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双方畅叙友谊、共商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柬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柬中关系,愿将柬中传统友好关系发扬光大,共同构建新时代全天候柬中命运共同体。  王毅参加会见。

2025-08-26 21:31:45
新闻图片
习语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9月3日上午,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指出铭记和传承历史的意义:“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2014年7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2014年12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习近平总书记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强调,“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2014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事实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2020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都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严厉谴责、高度警惕。”“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庚子之变到南京大屠杀,中国近代史上有太多的“剜心之痛”。“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2014年首个国家公祭仪式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遇难者遗属代表。总书记说,这段苦难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只有铭记才能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见证人,你们要用亲身经历向世人告知历史真相,教育后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解铃还须系铃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日本方面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慎重态度严肃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认真记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言犹在耳。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无论今后发展到哪一步,我们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强加于人,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同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当前世界并不太平,还有不少地区战火纷飞、动荡不安。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深入阐述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站在历史坐标前凝望,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汇延伸。监制:梁昌杰策划:岳小乔撰文:郑晓宇海报:宋嵩责任编辑:闫俏秀

2025-08-25 21:00:23
新闻图片
时政微视频丨薪火相传

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2025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郑重地对大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新安旅行团成立90周年。1935年,日军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华北危机加剧。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从家乡淮安出发冲破艰难险阻,通过电影放映、话剧演出等文艺形式唤醒民众抗日救亡。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你们手中实现”……这些年来,从传承红色基因到加强思想引领,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到促进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勉励新时代少年儿童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监制丨马丽君制片人丨杜晓东编导丨杨程凯摄像丨梅书军配音丨王帅天编辑丨贺煜 武晓丹 王珊珊 王安然 王萧宇

2025-08-24 21:16:50
新闻图片
第一观察|让“上海精神”持续照亮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之路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海河之滨,出席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上合组织为何拥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习近平主席曾这样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4年来,始终秉持‘上海精神’,不断成熟壮大,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成员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结出硕果,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区域合作道路,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黄浦江畔宣告成立,是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这一新型的国际组织,创造性地提出“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和搞“小圈子”的老范式,掀开了国际关系史崭新的一页。“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20字的“上海精神”,既为上合组织24年的稳健发展和不断成长筑牢了理念根基,更随着时代变化而愈发彰显其时代价值,为破解当下全球治理困境、弥合国际分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着思想启示。如今的上合组织,已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大家庭”,成为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的重要国际组织。2024年7月,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形式在阿斯塔纳举行峰会,习近平主席指出:“好朋友、新伙伴济济一堂、共商大计,说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本组织理念广受欢迎,成员国的朋友遍布天下。”更广阔的“朋友圈”,意味着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当前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分裂和对抗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上合组织如何扛起新的时代使命?从倡导成员国秉持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新五观”,到提出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五个共同家园”……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让上合组织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也深刻回答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诞生于冷战阴霾未散背景下的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弥合区域分歧、推动共同发展的各方期待。当轮值主席国的接力棒第五次传到中国手中,世界对上合组织“中国年”将取得哪些成果翘首以盼。去年7月,中国正式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为口号,中国实施完成100多项主席国活动,推动上合组织在议事机制、合作模式、常设机构等各方面改革创新。“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担当时代使命,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笃行者”——2025年7月15日,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上海合作组织要看准方向、坚定信心,高效行动、更有作为,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在即将举行的天津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阐述中方对上合组织弘扬“上海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回应人民期待的新思考新主张,宣布中方支持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合作的新举措新行动,提出上合组织建设性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方法新路径。峰会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令人期待:习近平主席将同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发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通过关于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中国愿同各成员国一道,以今年天津峰会为契机,做实做强上海合作组织,展现新发展、新突破、新气象。”这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大国的自信承诺。从黄浦江畔到海河之滨,24载风雨兼程的上合组织,将以天津峰会为新的起点,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朝着构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阔步迈进,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上合力量”。策划:丁锡国、邹伟主编:杨依军、邵香云主笔:温馨、陆君钰、李鲲视觉:张惠慧、高松龄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2025-08-24 17:47:19
新闻图片
学习·知行丨雪域高原谱新篇 习近平强调抓好“四件大事”

2025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文案、制作:黄子娟、彭晓玲设计:王潇潇素材支持:吴雨仁

2025-08-24 17:45:09
新闻图片
共同擘画上合组织发展新蓝图——各方共同期盼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举行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将为与会领导人举行欢迎宴会和双边活动。各方共同期盼,作为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成为一届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峰会,推动上合组织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树立上合组织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天津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海河之滨,总结上合组织成功经验,擘画上合组织发展蓝图,凝聚“上合组织大家庭”合作共识,推动组织朝着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阔步迈进。有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领导人,有以主席国客人身份来华的相关国家领导人,也有联合国、独联体、东盟、亚信、亚投行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负责人……天津将迎来四方宾朋。“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8月22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在向中外媒体吹风时说。这是2025年8月1日拍摄的天津海河两岸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全表示,天津峰会的规模超过历届,充分说明各方对中方主席国工作的支持,彰显出上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不断扩大。成立24年来,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上合组织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上合组织大家庭”,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实践表明,“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上海合作组织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亚洲科学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玛丽娜·德米特里耶娃对此深表认同:“‘上海精神’等上合组织所秉持的原则和价值观吸引了众多国家,是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的‘根’和‘魂’。”外交部负责上合组织中方国家协调员工作的大使范先荣说,当今时代背景下,诞生于世纪之交的“上海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天津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阐述中方对上合组织弘扬“上海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回应人民期待的新思考新主张。范先荣表示,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上合组织国家将以实际行动不断擦亮“上海精神”,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上合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上合贡献”。推动上合组织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要看准方向、坚定信心,高效行动、更有作为,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时强调。《天津宣言》,《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关于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天津峰会预计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成果,将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翘首以盼。2025年7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在北京开幕。这是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自去年7月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方积极践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的响亮口号,成功举办了100多项内容丰富的活动,上合组织“中国年”硕果累累——安全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会议、联合反恐演习等进一步加强成员国安全合作与互信;经贸方面,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8900亿美元,职工技能大赛、电商直播活动等多元活动推动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人文层面,媒体智库峰会、青年交流营、电影节等促进各国民众相知相亲;围绕“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主题,主办绿色发展以及减贫、环保信息共享、绿色低碳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蓬勃开展的各项扎实行动,引领上合组织合作焕发新面貌、跑出新速度、迈上新台阶,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上合大家庭”国家和人民。在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上,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项目进行签约(2025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今年7月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上,与会各方高度评价中方担任轮值主席国的出色工作和取得的积极成果。会上,各方决定加快成立上合组织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及其分支机构、禁毒中心等“四个安全中心”,还围绕建设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融资保障机制进行讨论,达成原则共识。随着天津峰会的到来,中方主席国工作将迎来最高潮。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宣布中方支持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合作的新举措新行动,国际社会对此充满期待。2025年8月5日拍摄的天津市西青区一处过街天桥上的迎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宣传标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中国总能为上合组织提出具体合作建议,是各领域团结协作的重要推动者。”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学家马尔斯·萨里耶夫高度评价中国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发挥的作用,期待天津峰会在深化经济贸易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安宁、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果。“上合组织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民相亲、心相通是其根深叶茂的关键所在。”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左洪波说,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上合大家庭”相知相亲、互联互通、命运与共的美好篇章不断书写。相信即将到来的天津峰会将深化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上合力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接续举行,国际社会充满期待。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提出上合组织建设性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方法新路径,并将同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李永全表示,二战后国际秩序是多极化世界的基础,体现了人类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追求,理应得到维护。“各方都期待着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通过加强团结协作更加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2025年8月6日,“上合之约·丝路津彩”上合国家青年学生“万花筒”文化市集在天津庆王府举行。这是上合国家青年学生在共同表演舞蹈节目。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上合组织国家都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各国越是需要加强团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说,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各方期盼天津峰会就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出坚定的“上合声音”,为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贡献“上合力量”。从倡导成员国秉持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新五观”,到提出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五个共同家园”……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发挥作用源源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动力,不断丰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和外交实践。这是在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现场拍摄的“共护文明·上合青年在行动”天津倡议发布环节(2025年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伊朗中东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巴斯·阿斯拉尼表示,上合组织代表着全世界近一半的总人口,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升,不仅是欧亚大陆的“稳定之锚”,更是团结全球南方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各方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携手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埃及开罗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阿克拉姆·曼苏尔说,“国际社会期待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取得圆满成功。”文字记者:冯歆然、马卓言、袁睿海报设计:李梦帆统筹:郭宝江、杨进欣、陈浩明、赵露露

2025-08-24 17:42:59
新闻图片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纪实‍‍

原标题:“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纪实21日清晨,雨后初霁。西藏拉萨,雄伟古老的布达拉宫,见证过无数的历史大事件,也见证着新的历史: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挥舞着红旗,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布达拉宫广场上。自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倏忽一甲子。春秋代序,改天换地,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历史节点、欢庆时刻,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来了!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到西藏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10时许,当习近平总书记走上大会主席台,掌声响彻云霄。西藏自治区获赠贺匾,由总书记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新篇章,这是多少人、多少个春秋蘸着心血的书写!新篇章,这是60年来西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历史性巨变的赓续,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屋脊不断创造新的奇迹的时代新篇!庆典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是为了走好脚下的路、开辟未来的路。回首西藏走过的60年,那里有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跋涉,有“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探索与坚定。向前看,大道如砥,繁花似锦。“我们在开辟西藏新的60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先开辟第二个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将西藏的发展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的纵深中去思索。开辟、奋进,不惧山高路远,无畏风雨兼程:“好好奋斗,好好努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60年巨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到拉萨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看到、听到这么一句话:“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60年前的秋天,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从“政教合一”到人民民主、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西藏人民说,这“千年一跃”,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奇迹。西藏之行,处处印刻着百年大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20日,抵达时机场、沿途一路欢歌,接见各族各界代表时掌声如雷,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殷殷叮嘱。这一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结束后,总书记返回住地,夜空烟花璀璨。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载入史册。到了机场,肩披哈达的总书记登上舷梯挥手告别,依依惜别的干部群众载歌载舞,送了一程又一程,绘就最动人的一幕。古往今来,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都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拉开距离去看历史,方可看清纵深、光线、构图、意境。正如60年后的今天再去看远去的时光,更能感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闪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西藏,中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民族地区。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这一基本制度框架,在12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铺展开来,人们看到了润物无声的深刻改变。数字,是有力量的。“自治区60年发展成就,已经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很振奋人心。从这几个数字,可以明白什么叫翻天覆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经济上,202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965年的15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65年的121倍,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65年的199倍。社会事业,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在全国率先实施15年公费教育,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5岁。“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21日上午的庆祝大会,通过直播镜头向全世界真实、生动地讲述了西藏的今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王沪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下,健步走上主席台。湛蓝苍穹下,莽莽群山间,掌声经久不息。国歌声嘹亮,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张国清宣读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关于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王沪宁向西藏自治区赠送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的贺匾,并发表讲话。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藏族群众代表卓玛仁增在会上发言。“我这一辈子,都是共产党给的新生。”卓玛仁增发言时哽咽了。亲历西藏摆脱封建农奴制度、走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浩荡变迁,她感慨:“我个人命运的改变,是整个西藏重生的缩影。”“党的恩情,已经像树根一样,深深扎进了心里、融进了血液,这辈子永远都不会忘记。”话音一落,习近平总书记带头鼓掌。主席台正对面,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再向前望去,是秀丽壮美的南山公园的山峰。山峰上,“祖国万岁”四个字清晰可见,这也是高原儿女心声的写照。盛大的群众游行队伍,次第走过主席台前。“旗帜引领”“四件大事”“奋进新时代”“走向未来”4个单元,以时间为轴,匠心独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标语分外醒目。思想领航,征程壮阔。7个地市的彩车和表演方队,拿出了十八般武艺。“幸福拉萨”,千年古城在保护和更新中熠熠生辉,格桑花开、舞姿翩翩;“开放的日喀则”,展现了面向南亚开放中心城市的发展新颜,甲谐舞步献上礼赞;“藏源山南”,那里有“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国土守护,琼结卓舞铿锵刚健;“醉美林芝”,讲述了绿水青山守护者、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故事,热玛琴声回荡长空;“红色昌都”,那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舒展的水袖舞起来了;“极地那曲”,全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级市,欢快的锅庄舞跳起来了;“天上阿里”,有“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炽热的祝福,尽抒豪情。习近平总书记全程观看,时而挥手、鼓掌。“老百姓特别是藏族群众的生活能有今天,因为中国共产党做了该做的事情。”质朴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在雪域高原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奋进。“党中央就在这里。”总书记语重心长,“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庆祝大会结束后,受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中央代表团在西藏各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拉萨、日喀则、阿里、昌都、那曲、林芝、山南,中央代表团一路风尘仆仆、昼夜兼程,把党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祝福带到各地,并向各地赠送总书记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贺匾贺幛。新时代阔步:“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治国之要,在于秉要执本。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重大命题亟待回答。审时度势、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这也是做好西藏工作须臾不能偏离的一条主线。岁月长河,一部西藏史,就是各民族共同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的奋斗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尽在言语间。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关键是凝聚人心。汇报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宣传教育,同时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2015年、2020年,中央先后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日臻完善。西藏步入了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实践一再证明,“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结合治藏稳藏兴藏的规律性认识,如何继续为现代化夯基垒石?总书记指明方向:“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60年发展历程中,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50年时间,而第二个千亿元仅用了6年的时间。今天的西藏,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等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这一次,总书记再一次强调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西藏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推动工作务必从实际出发,要围绕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路,曾是西藏的痛。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更谈不上铁路。1998年首次入藏,从拉萨到林芝,习近平同志乘车走了整整一天。到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这段路只用了3个多小时。火车上,总书记仍在细致谋划:“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今天,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12.49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开通航线183条,天堑变通途。“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雅下水电工程、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几个大手笔,“这些项目是世纪工程,是西藏的重要工程,也是国家的重大工程。要把这些标志性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创新工程、廉洁工程。”就在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震撼了世界。“我一直关注这个事情。雅下投资1.2万亿元,在过去的西藏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西藏不再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区了。公路铁路齐头并进,人员进出便捷,电力输向全国。”生态,西藏的“国之大者”。雄奇的珠穆朗玛峰、险峻的南迦巴瓦峰、湍急的雅鲁藏布江……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习近平总书记看得长远:“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西藏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自治区50%以上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如何保护住这一块“净土”,如何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法论精炼管用。这次来,总书记对当地干部谈及高原特色产业虫草产业:这是“上天赐予的宝藏”,但也要考虑可持续的问题,“竭泽而渔可不行”。约6400万,这是西藏自治区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次,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印象深刻。既重视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也思虑应对环境挑战之策。“一些事情,现在就要抓,污染一旦出现,金饭碗就丢掉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总书记殷殷嘱托:“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我们要有这样一个目标。”跨越数十载的牵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水流有源,木生有根。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的深情牵挂,要向时光的更深处去寻溯。早在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因接送援藏干部赴西藏考察,这也是他首次进藏;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202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第四次进藏,就在这一次。总书记的目光也从未离开过西藏。担任党的总书记后,201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就来到西藏代表团。这些年,就西藏工作作出的指示批示、谋划部署,不胜枚举。其中,有两条脉络,贯穿始终。一条脉络,围绕的是西藏的建设者、奋斗者、守卫者、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深知在这里工作的不易。到中央工作后三次进藏,他都专程留出时间,会见接见西藏有关方面代表。20日抵达拉萨后第一场活动,就是6批次的接见。西藏各族各界代表,援藏干部代表,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各地市负责同志和老同志代表,政法干警代表,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寺管会干部代表,驻拉萨部队上校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基层先进模范、文职人员……一位白发苍苍的藏族阿妈,将额头轻轻靠在总书记的手背上;一位身着戎装的军人,热泪纵横;一位老同志代表,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想再说一说心里话。他们是雪域高原的建设者、奋斗者、守卫者、奉献者。没有轰轰烈烈、豪言壮语,却有赤子情深。从历史到当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高原大地写就不朽奇迹?离不开这份信念、这些精神。走到援藏干部中间,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询问大家:“来了多久了?”“来自哪些省份?”“适应得怎么样?”援藏,中国特色的壮举。世界上,只有社会主义中国能办好、办成这样的大事。还记得1998年第一次进藏,习近平同志留下了不少感人的故事,也让西藏领悟到这位领导干部的格局:“林芝地区的事,就是我们省的事”“要派最优秀的干部来,好中选优”。与海拔比高度、与雪山比纯洁、与风沙比坚韧、与草原比广阔,“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一脉相承。一茬接着一茬干,世界屋脊正续写新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关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之外,这次来,叮嘱中也多了一份严管下的厚爱:“过去有的人有种错误理解,能够在西藏工作,已经很了不起了,还要求这么多吗?对党纪国法马马虎虎是不行的,甚至还要要求更高一些。要看到在西藏工作的战略意义,要有意志力、适应力。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来这里也不可以随随便便。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是要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这根弦。”另一条脉络,围绕的是西藏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巴吉村的乡亲们,从庆祝大会直播镜头里看到总书记,分外亲切。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到访这个藏族村落,一席话暖了乡亲们的心:“西藏的资源很宝贵,有的是很独特的,还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今后会更宝贵。”这些年,建材市场、现代化物流园区先后落户村子,村集体有了聚宝盆。庆祝大会上,嘎拉村的乡亲们赶来了。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村里做客。这个只有上百人的小村庄,2025年桃花节旅游收入达到370万元。前不久,嘎拉村村民按捺不住喜悦,把好消息写信告诉了总书记,没想到很快收到了回信。脱贫,西藏的担子很重。放在全国看,西藏曾是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最深情的牵挂,最坚定的信心。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颇感欣慰:“飞机上看,拉萨河谷的房子很漂亮。从高原上搬下来,一迁跃千年。脱贫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要安居、乐业,有致富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得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成果。”“生活是不是幸福,这要让老百姓自己评价,我们说得眉飞色舞,老百姓无感,那是不行的,说明没抓对地方。”总书记质朴而又深刻的讲述,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庆祝晚会上,有首朗诵题为《厚爱》。从舞台屏幕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今年发生地震的定日县正重建家园。山河呜咽,灾区里那一句“别怕,我们有总书记;别怕,我们有党中央……”动人心扉。这是人民对枝叶关情的真诚礼赞。21日中午,从布达拉宫广场到贡嘎机场沿途,欢送的人群,挤满了道路两侧。习近平总书记拉开车窗,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机场停机坪,鼓乐喧天。“扎西德勒,一路平安!”身着盛装的西藏各族群众,含着热泪来欢送。他们捧着哈达,如潮水般簇拥着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舷梯,久久挥手。欢呼一声高过一声,激荡长空。即将起飞。他们的目光、脚步追随着飞机滑行,久久不愿离去。阳光穿透云层,飞机直入云霄。“感恩总书记,心向党中央”,这是370万雪域儿女的共同心声。文字:人民日报记者 杜尚泽 胡泽曦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朱基钗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燕雁 郝昭殷博古

2025-08-24 17:38:03
新闻图片
幸会中国 | 守护珊瑚之美,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些地方,藏着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动人的相遇。纪录片《幸会中国》走访全国12个生态样本地,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真实而温柔的故事。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海南三亚,一同潜入这片生命蓬勃的蓝色世界。在蜈支洲岛,中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海洋守护者们花了数十年时间培育了30万株珊瑚,构筑起了一座真正的海底“长城”。海底的珊瑚如森林般繁茂,消失的鱼群也因此重回海底家园,海洋生态仿佛重获新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这里的生态修复不仅彰显了保护的重要性,更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的生动实践。中国坚持守护海洋生态,用行动书写“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幸会中国》,记录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责任编辑:何思】

2025-08-23 21:31:51
新闻图片
时政纪录片丨雪域情深——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纪实

六十载斗转星移雪域高原 换了新颜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跨山海 共庆祝 绘蓝图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时政纪录片全景记录习近平总书记西藏之行总监制丨李挺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制片人丨马立飞 郭晗光撰稿丨谢晓光编导丨李炜 陈汉章解说丨贺红梅责编丨辛乔录音丨董旻摄像丨总台时政摄像团队制作丨李铄 汲洋 孙志伟 姜昆 庞森统筹丨李铮 彭汉明 胡玮 张晓鹏 张璟 魏建 赵东辰 闫岭 郭鸿 闫伸 尤捷 魏福玫 王攀支持丨总台西藏总站 《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节目组 西藏广播电视台©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责任编辑:李金娟央视新闻我用心你放心

2025-08-23 21:31:51